<object id="oifsy"></object>

<nav id="oifsy"></nav>

  1. <code id="oifsy"><nobr id="oifsy"><track id="oifsy"></track></nobr></code><object id="oifsy"></object>

    <code id="oifsy"></code>
    淮北生活 hbsh

    從煤城到美城,《安徽日報》這么夸咱們淮北~

    來源:   時間:2018年10月31日   點擊數:

    煤城到美城,《安徽日報》這么夸咱們淮北~

   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,如何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同步發展與相得益彰,一直是各個地區探索的目標和努力的歸宿。煤炭之都淮北市始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統領,扎實推進改革、開放、發展,在并無特殊稟賦的基礎上,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、社會和諧、環境優美、好人輩出的嶄新道路。

    創建:從“1995”到“2018”

    只有起點、沒有終點;只有更好、沒有最好。1995年,淮北市文明創建啟航。時針指向今日今時,已經實現“全國文明城市”夢想的220萬淮北人民仍然堅守在創建路上,為提升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而努力。

    淮北建市于1960年。家住淮北市黎苑小區的程泉清老人回憶說,上世紀90年代,淮北市民口中的“四馬路”,也就是現在淮北市人民路一帶,雖說是城區,卻與農村差別并不大。

    “那時候我住的房子,每層樓道里有個垃圾口,家里有垃圾直接扔進去掉到一樓。方便是方便,但整個樓道里都有臭味。”提起過去的生活,程泉清一下子就想到了垃圾處理。

    “城市在不斷擴大,市民素質必須進一步提升。”在程泉清的印象中,那時候淮北城區也有紅綠燈,但行人、車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現象很普遍。很多路口都有人拽著一根繩子,一旦紅燈亮起,繩子就會被拉起來,以免有人闖紅燈。

    1995年10月,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召開。從張家港回來后,淮北的決策者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:作為一座煤城,淮北自然條件先天不足,多年的煤炭開采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,且經濟結構單一、總量不大,城市基礎設施很薄弱。如何探索創建文明城市的新路?如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?最終大家作出決定:把文明創建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、為民惠民的總抓手,明確它的戰略定位,馳而不息抓緊抓好抓出成效。淮北創建夢想由是啟航。

    自此,淮北歷屆市委、市政府班子帶領全市人民,持之以恒、矢志不渝,一張藍圖繪到底,一屆接著一屆干,常態長效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,引領“煤城”一步步走向“美城”。

    站在時光隧道里,人們可以看到:2002年,淮北市榮獲“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”稱號;2005年,淮北市再次榮獲“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”稱號,成為“長江以北的創建典型、皖北地區的一面旗幟”,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煤炭資源型城市;2008年,淮北市以全省綜合考評第二名的成績榮獲“安徽省首屆文明城市”稱號;2017年,淮北成為“全國文明城市”。

    淮北市民的獲得感更是實實在在的。在程泉清看來,這23年,身邊的變化不計其數:街頭闖紅燈行為已消失殆盡;垃圾不但進了垃圾桶,還實現了分類處理;城市管理實現了智能化,執法人員能夠通過監控對市容市貌進行24小時遠程可視化監管;老舊小區經過改造煥然一新……

    “淮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,比其他城市更難,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更多,走過的路也更長。經過20余年的不懈努力,淮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:綜合實力大跨越、生活品質大改善、生態面貌大變樣、市民素質大提升、對外形象大改觀、全市人心大凝聚。”淮北市委主要負責人說,淮北市正在拓展創建內涵,凝聚全市力量,奮力打造全省精神文明建設新高地,共同締造淮北全域文明新時代。

    美城:從“零”到“三山六湖九河”

    在淮北市仁和小區居民崔文靜女士看來,以前,除了豐富的煤炭資源之外,淮北拿得出手的自然稟賦幾乎為“零”。而如今,淮北有了“三山六湖九河”的盛景。

    生態興則文明興,生態衰則文明衰。淮北市因煤而建,建市以來為國家貢獻了10億多噸煤、200億度電,但也面臨著資源瀕臨枯竭、經濟結構單一、生態環境破壞等現實問題。煤灰遍地、粉塵飛揚,采煤塌陷吞噬大量良田,群眾對修復生態環境有著強烈的期盼。“曾經的淮北,只有煤炭,以及煤炭帶來的環境難題。今日的淮北,青山綠水散發著迷人的活力。”崔文靜深有感觸地說。

    塌陷區,煤礦采掘后留下的下陷地域,其綜合治理被認為是一道世界難題。淮北市有塌陷土地近30萬畝。“東湖、南湖、綠金湖在過去都是有名的塌陷區,它們就像一個個傷疤,覆蓋在大地上,十分丑陋。”崔文靜回憶。

    菊花滿園,波光粼粼,歡歌笑語……這是今日的南湖,是淮北人休閑健身的好去處。與南湖相比,秋日的綠金湖毫不遜色,水光瀲滟,草木蔥郁。

    據了解,淮北市持續開展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治理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,4000公頃的采煤沉陷區得以治理修復。該市打造了一批生態公園和景觀帶,同時豐富水文景觀,增設親水設施,增強吸水、蓄水等生態調節功能,城市規劃區內湖泊濕地面積占比超過40%。

    一帶雙城三青山,六湖九河十八灣。“三青山”是指相山、泉山、龍脊山。淮北人常常掛在口上的,不僅有清澈的湖水,更有綠意盎然的石質山。石質山歷來被視為不宜造林之地。“山上亂石成堆,雜草叢生,一遇大風,人走在路上連眼都睜不開。”年逾八旬的石宗宏是淮北市杜集區礦山集街道北山村村民,2001年從鄉村教師崗位退休后,就一心投入石質荒山綠化志愿服務活動17年,硬是在石頭縫里“摳”出近兩萬個石坑,在荒山上種植400余畝樹木,還帶領周圍群眾創造了十余年綠化荒山3000余畝的奇跡,演繹了現代版的“愚公移山”。

    石宗宏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。歷屆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,淮北市林業部門始終把荒山綠化作為造林重點工程來抓。淮北市廣大干群發揚“愚公移山”精神,獨創“七步造林法”,為20萬畝石質山披上了綠裝,摘取了“全國綠化模范城市”桂冠。

    “好人”:從“1”到“147”

    “中國好人”彰顯出一個社會的集體文明,奏響了時代最強音,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直接體現。如今的淮北,已經擁有147位中國好人,在全國地級市中排名位居前列。

    中央文明辦開展“我推薦、我評議身邊好人”活動始于2008年5月。同年6月,淮北市二中普通教師朱興劍即當選為“助人為樂”中國好人,成為第一位榮登中國好人榜的淮北市民。今年9月27日,中央文明辦發布9月份中國好人榜——淮北市杜集區高岳街道辦徐暨村村民蘇成英榮登中國好人榜,成為淮北第147位“中國好人”。

    “這人我認識!”“能堅持十幾年義務為弱勢群體修車,讓人欽佩!”濉溪縣“好人”長廊邊,附近居民紛紛前來目睹身邊好人的風采。

    走進淮北市相山區春秋社區,社區精心打造的“好人巷”更是奪人眼球。

    “‘好人巷’通過讓好人的事跡上墻上榜,使居民學有榜樣、做有標桿,爭做好人好事在居民當中蔚然成風。”相山區春秋社區黨總支書記侯勤山說。

    好人長廊、好人巷、好人廣場……良好的社會氛圍是好人成長的肥沃土壤。如今,淮北已經形成市有好人館、縣區有好人長廊、鎮(街道)有身邊好人榜、社區(村組)有好人宣傳欄的宣傳矩陣,好人宣傳無處不在、無時不有,好人精神蔚然成風。

    淮北市還出臺了《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幫扶管理辦法》,建立起長效的激勵幫扶機制,對涌現出來的各級各類“好人”在就業、就醫、子女入學、購房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。該市還對生活困難的各級各類“好人”進行幫扶;全市重大節慶活動都邀請各級“好人”代表出席觀禮,讓他們享受崇高的社會禮遇。身邊好人社會地位的提高,使“做好事、長好心、當好人、有好報”成為全社會的價值導向。

    近年來,淮北市將宣傳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舉措,運用多種形式,把核心價值觀宣傳與人們的日常工作、生活緊密聯系起來,著力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。從建設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到大力宣傳學習、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先進事跡、先進典型,使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“中國好人”人數在不斷遞增中。

    “從‘1’到‘147’的飛躍,映襯著‘燃燒自己,溫暖他人’的煤炭性格在淮北人心目中悄然扎根。截至目前,全市上榜‘中國好人’147位,上榜人數居全省地級市第一、全國前列。”淮北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長顧文介紹。

    來源:安徽日報

    国产中日韩久久久噜噜久久_欧美日产国产新一区_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欧美_2021精品国产品免费观看
    <object id="oifsy"></object>

    <nav id="oifsy"></nav>

    1. <code id="oifsy"><nobr id="oifsy"><track id="oifsy"></track></nobr></code><object id="oifsy"></object>

      <code id="oifsy"></code>